作者:苏云
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曾说: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。
为什么这么说?
随着科技的进步,社会的快速发展,知识的不断更新,人们难免会产生焦虑,很难保持一个健康平和心态。
物欲横流的时代,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?如何正确地去对待社会?如何解决“心”的问题?
阳明先生都给了我们答案,都在阳明心学之中。
了解阳明心学,《传习录》是必读之书。它是阳明先生一生学问之集大成“心学”第一书,以问答、书信等片段的方式,记录着王阳明与其弟子切磋“心学”的内容。
《传习录》由文言文写就,语言凝练,读起来不太容易理解,所以能够真正读进去的人并不多,能够真正读懂且在生活中学以致用的就更少了。
要是有白话版的《传习录》就太好了。
侯文凯先生的《此心光明,万事可成》可以称得上是白话解读版。它不同于市面上那些《传习录》白话文翻译本,而是以作者自己多年的职场、商场的经验为依托,以个人的理解和体悟为纲领,将普通人能够看得懂的《传习录》解读呈现了出来。
让我们一起走进阳明心学,近距离感受此心光明。
01 立志持志如心痛。一心在痛上,岂有工夫说闲话、管闲事。
解读:坚持自己的志向就像心痛一样,一心只想着痛了,哪里还有工夫说闲话、管闲事。
阳明先生在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中讲道:“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”
立志是人生第一等大事。立什么志就是什么样人!
立为生活之志,则为生存、生活、情感、财富之目标。但仅有此小志,容易被腐蚀,失去精神上的追求。
立事业之志,则要有自己相对恒久的事业,不仅仅是为钱粮谋。有此中志者,在一件事情上下笨功夫,十年,二十年,三十年,必然有所成就。但若停留于此,容易被人利用,依附于权贵,随波逐流。
立大志,就是立社会之志。这种志向会使自己担负的责任越来越大,使生命发光,照亮别人。但大志是在基于小志和中志基础上建立的。